一般人習慣「視聽」,但若把「視覺」模式切換成「聽視」呢?台灣藝術家王福瑞於藝術空間舉辦個展「透明響像」,打造一個除了白色之外沒有其他展示物的展間,民眾只在戴上耳機,或是行經白色作品前方能聽到聲響,帶來截然不同的感知體驗。

王福瑞從事聲音藝術超過20年,是台灣最有代表性的聲音藝術家兼策展人,現為北藝大新媒系助理教授。1993年他成立了台灣第一個實驗音樂廠牌和出版刊物《Noise》,之後陸續任職於北藝大科技藝術中心和台北數位藝術中心,策畫「超響」聲音藝術節、也參與「台北數位藝術節」規畫。2015年和藝術家盧藝成立「響相工作室」,致力推動海內外聲音藝術相關展覽與表演以及工作坊。



if (typeof (ONEAD) !== "undefined") { ONEAD.cmd = ONEAD.cmd || []; ONEAD.cmd.push(function () { ONEAD_slot('div-inread-ad', 'inread'); }); }



過濾器

經過20年,台灣的聲音藝術發展愈發蓬勃,王福瑞卻有感於部分聲音藝術的創作仍舊倚賴視覺元素,反而聽覺部分的創意被消弱,「過去『視聽』的概念,聲音常為影像的附加元素,聲音為影像配音或配樂,目前討論的『聽視』,是聽覺在一個視覺環境的感知,知覺與聽覺的相互作用,二者結合帶來不同體驗。」

王福瑞在「透明響像」展中將視覺元素縮減至最低限,如《透明靜》展示3片透明的空軌膠片和錄像,唱針在膠片溝槽紋路上滑動,聲響聽起來似乎大同小異,但其實環境中的灰塵乃至於播放次數的使用痕跡,都讓聲音充滿了不確定性。

《聲畫》是一組以空白畫面為視覺形式的作品,畫面背後由多個獨立發聲體排列成的矩陣所構成,這些發聲體其實是接觸式喇叭,藉由介質震動可發出不同的聲音,因此即使民眾面對的是空白的畫面,也能被聲音吸引並感受。

《無線響像》中,觀眾站在一片看似沒有任何展示物、其實是被不可見的光束環繞的空間裡,王福瑞利用紅外線無線的傳輸原理,以紅外線當作載波光源,讓看不見的光束承載聲音,觀眾需配戴附有無線接收器的耳機,才能聽見每一道光束承載的不同聲音。王福瑞個展「透明響像」展至11月20日。

過濾器 光頭水(中國時報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dpv0yweod8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