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本報製作「20年民主路 台灣向前行——實現社會正義」願景工程,專訪台大兒少與家庭研究中心主任薛承泰。以下是薛承泰第一人稱受訪紀錄:目前台灣分配正義的主要問題之一,是居住正義。我認為政府在居住正義該扮演的角色是規畫與協助,該管的範圍一是法制,二是顧及弱勢,其他就該交給市場。在法制方面,政府該做到完備法令、稅制與建立制度;在顧及弱勢方面,最重要的是定義出「誰」、又有多少人需要被協助,而不是大開興建青年住宅、社會住宅等支票。我要強調,社宅真正關注的該是弱勢。但現在社宅政策因怕得罪人,往往不敢清楚定義對象,或指向青年,不顧有些青年的父母可能就住豪宅。然而在台灣住屋擁有率偏高、又是高齡化社會下,未來10年年邁長者將釋放出百萬間房舍給下一代或進入市場,政治人物此時若真另建住宅,將造成台灣房市更泡沫化。要實踐居住正義,都更才是王道。政府可用市場閒置成屋來交換老舊公寓為誘因,一棟棟、一區區進行,不但可落實居住正義,也能更新都市面貌,並防止房市崩盤,是現今最佳策略。這裡我也要提醒,政府在擬定政策時,千萬別基於善意犯了「時空錯置」的錯。台灣常說要學北歐福利國,但所謂福利國家都是用喊的比較容易,但若問這些福利國的主政者,許多對能否永續都不見得有把握。台灣在考慮學習時,得想想是否一定要學對方走這條路。過去有期《經濟學人》就是談福利國家的懸崖、人口高齡化產生的危機,因為北歐有些國家稅收已超過40%、缺乏加稅空間,預算卻還是不夠。台灣租稅負擔率雖僅12.3%,但關鍵在為何非得學北歐,畢竟北歐屬維京民族,古早傳統在海上生活,因此形成團結、分享的核心觀念,才會願意交一半錢給政府。這若搬到台灣實施,成功與否得打問號。我同意國外經驗可減少台灣嘗試錯誤,但國外自己都沒把握的事,台灣不見得要跟進,否則就落入黃光國教授所說的「自我殖民」,甚至還自認先進。我們往鄰國新加坡看,他們曾被英國殖民,但仍能走出特色;反觀台灣,福利改革、教育改革政策等都參考國外,還自認集大成,結果根本沒外國來參考,反而是台灣沒參考別國的經濟奇蹟,吸引各國來取經。這表示什麼?有些學者專家常在哪國拿到博士,就拿來當本國國家政策,就像政治人物過去若遇到不好的事,一但有了權力就會防止事件重演,但這樣都會導致問題:時空不同,狀況本來就不會重演,一再時空錯置,變成政治人物拿國家的資源空轉、學者專家空築自我夢。像教改築的夢,根本是築設計者自己的夢,忽略了時空狀況大不同,最後就成了毫無基層經驗的菁英分子,無比自信地用自我思維,在善意催促下形成對社會的關懷,結果往往只是「時空錯置的善意」。我要再次強調,擬定政策,一定要避免時空錯置,不宜把個人經驗拿來當國家政策。至於該怎麼避免這種時空錯置的善意?我認為個人磨練很重要,且須時時充滿警覺、如履薄冰,不能跟科層體制脫節,知道如何跟科層體制溝通,畢竟這才是制度運轉的地方;當然也不能跟社會脫節。許多學者就因缺乏這些自覺,往往被自我思考範圍框住,還因太有自信、自認首創某政策,不知底下人只是不敢吐槽早有先例,最後又造成政策空轉。

3644BD46F7C7F3CD
arrow
arrow

    hdpv0yweod8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